炭条

宋徽宗:他的瘦金体独步古今,狂草也是笔势奔放流畅,变幻莫测!

后来金人把他押到五国城,冬天零下三十,没有墨,他就用炭条在桦树皮上划拉,划出来的小楷照样带“瘦金钩”。 同囚的老太监偷偷藏了几片,几百年后流到潘家园,被当成“烧火棍”随手卖,专家拿放大镜一瞅:这炭痕跟《秾芳诗》一个模子,拍卖行当场估价半个小目标。

宋徽宗 瘦金体 炭条 狂草 草书千字文 2025-11-18 04:40  2

从雪山炭条到殿堂丹青:尼玛泽仁这位 “班禅画师” 的人生比画作更传奇

金沙江的涛声,是尼玛泽仁童年最常听见的背景音。1944年,他出生在四川巴塘一个藏族裁缝家庭,动荡的岁月里,一家人常沿着江岸辗转奔波。14岁前,“画笔”对他而言,是母亲火塘里烧得通红、冷却后留下的炭条;“画布”,则是德格印经院外斑驳的土墙,或是山间寺庙里临时铺开

画师 炭条 班禅 尼玛泽仁 班禅画师 2025-10-17 15:39  2

骑楼老街里的三代炭画情

相邻的新华北路,窄小的二楼通道口挂着三幅炭画:一幅是韩冠平1950年绘的老街街景,一幅是韩翠琼1988年的自画像,还有一幅是叶保龙为东北姑娘画的“海口—奉天”船票。褪色的木框旁贴着张手写纸条:“上楼是工作室,画还在画”。

炭条 骑楼 炭画 三代炭画 韩冠 2025-09-19 06:28  7